唱支苗歌迎客来
曾彩霞
我与一干朋友来到湘西墨戎古寨游览。
这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,位于吉首、古丈、保靖三县的交界处,又近邻张家界与凤凰古城,一条铁路,两条公路穿寨而过,交通十分便利,难怪我们赶到这里的时候,寨里寨外,到处是游客了。
还未走到苗寨大门,就听传来阵阵歌声。苗族人能歌善舞,唱一首苗歌,递一杯米酒,是他们欢迎每一位进寨游客的好客礼数。
好在来的路上,导游就已介绍了这里的民族习俗,还教会了我们一首苗歌,好在进寨门的时候与他们对歌:
我是远方外来客
今天来到苗家寨
不会唱歌莫怪我
让我走进苗家门
哦嗬......
虽然这首苗歌只有短短的几句歌词,在学唱过程中,对我这个歌盲来说,学起来还是很费劲的,同车的游客都学得很投入,当然,我也不敢马虎。
经过大家反复练唱,估计完全能够应付场面。临近寨门,只见四位盛妆的苗家阿妹,正站在门前迎接我们,其中一位已经唱起了苗歌,虽然我们不懂歌词的内容,但从她们热情洋溢的笑容里,就能看到她们的心意。
眼看轮到我们唱在车上学到的那首进寨门的歌了,我清了清喉咙,准备发声,有同伴说,那首歌他忘记怎样唱了,就在这个时候,只听一位苗家阿妹说:“你们不用唱别的歌,就唱一首红歌吧。”
我们一行都表示赞同,红歌人人都会唱几首啊。
真要感谢那位善解人意的苗家阿妹。
这些靓丽的苗家阿妹,吸引我的,除了她们动听的苗歌,香甜的美酒,还有她们头上那些熠熠生辉的银饰。
她们佩戴的银饰大小不一,造型各异,或挂在脖颈间,或戴在发髻上,或垂在耳垂边,或套在手腕中。有的繁复华丽,有的简约大方,装扮得这些苗家女子走起路来玲佩作响,摇曳生辉,风情万种,散发着苗家女儿的独特魅力。
那些好看的苗族银饰,离不开精湛的制作技艺,据介绍,古寨的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。银匠们把传统技艺与新的创意相结合,巧妙地运用各种工艺手法,镂空、镶嵌、打磨等,将银饰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美感,叫人赞叹不绝。
2003年苗族歌唱家宋祖英,就是身着一身苗族服饰,登上了音乐的最高殿堂——维也纳歌剧院,惊艳全世界。也就难怪在古寨的街头巷尾,就有好多家银饰加工作坊,只见那些银匠们手持银锤,在银砧上一丝不苟地敲打着银料,他们神情专注,动作娴熟,将银饰制作技艺发挥到极致。
在这些传统的苗族服饰中,让我青睐的还有那些色彩斑斓、图案精美的刺绣。苗家女儿们衣裙上的刺绣图案,内容丰富多样,既有山水花鸟的自然景物,也有寓意吉祥的图腾纹样,每一个图案都凝聚了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。
从苗寨一路走过,就见好几位苗族妇女正在屋子里,全神贯注地用细腻的针脚和丰富的色彩,将心中的美好愿望刺绣于服饰上。
她们手法灵巧,刺绣方法多样,但无论哪种,都能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吸引着游客的眼球。这些刺绣服饰,是美的象征,是苗族文化的璀璨瑰宝。
在墨戎古寨,还有一项让我赞叹的技艺——苗鼓。沿阶而下,在一座寨楼的最底层,人声鼎沸,还能听出咚咚鼓声。透过人群的缝隙,我仔细一看,原来是一位身着黑衣的苗族青年男子,手持鼓槌在一面高大的苗鼓前作击鼓表演。
只见他左右两手交替击打,鼓槌敲击鼓面的声响,形成了节奏感强烈的鼓点,让人听了热血沸腾,激情澎湃,自然引发观众阵阵喝彩。
随着表演的继续,鼓手的表演方式也多了起来,他一会儿从正面击打,一会儿反转身子背对鼓面反手击打,一会儿以肘击鼓,一会儿用后跟踢鼓,技巧繁多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在表演的过程中,鼓手还融合舞蹈动作,展现出丰富的肢体语言,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,是一场难得一见的精彩的民俗盛宴。
我们走到村口的一口水塘边,只见塘角浮着一只竹筏,竹筏上也是一个身着苗服的青年男子,正在播放出的音乐声中独舞。
他的舞蹈,身子灵活,手脚舞动的幅度大,力道足,有些动作还给人惊险感。
舞了一番,他又给我们唱歌,歌词我们不懂,但可以领会到洋溢着的热情。是向我们祝福、欢迎我们再来吧。
执行主编:陈菜菜
值班编辑:许沐之
稿件复审:周梦瑶
稿件终审:高兴上
推文排版:何甘鑫
恭喜作者获得30元基础稿费。如果在2024年9月10日前,本推文阅读量1500以上且留言20条以上,稿酬标准为60元。本推文阅读量5000以上且留言50条以上,稿酬标准150元。凡获得60元、150元稿酬的文章,均进入季度赏环节,季度赏得主稿酬标准300元。喜欢此篇文章的读者可以多多转发支持作者老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