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糕的善意
梁琪悦
亲爱的陌生人,你可安好?
那是一个秋天,一个温柔的秋天,一个充满桂花味道的秋天,一个充满爱的秋天。
南方某小城。
深秋。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。不论是在街上、家里,还是在路上,地上都会落满小小的桂花,一朵接着一朵,汪洋成“桂花海”。白嫩嫩的一片,浓浓的秋意无所遁形;银杏叶黄澄澄的,风一吹,银杏叶裹着小小的桂花,飘着淡淡的香味,慢悠悠地落在深褐色的大地上。我特别喜欢在这一片“银杏桂花”海中徘徊,拾几朵小却白的桂花,闻一闻,揣入兜里。再吃一口白嫩嫩的桂花糕,心情会很好。
没错,我喜欢淡淡的桂花香,但更喜欢吃清香、口齿都会留香的桂花糕。
我慢慢地欣赏着这如蜜糖般的桂花,拾起一朵淡雅清香的桂花,放在手中,又展开手掌,让它随风飘去。我绕了一圈长长的桂花树和银杏树,想寻到往年都会在桂花树底下卖桂花糕的人,却始终不见踪影。
我只好去隔壁的商街,很可惜,没有。小巷可能有——很多小贩的家都在这里,也许包括桂花糕的商贩,也或许没有,这条街上会做这门手艺的人不多,会做也得看它香不香,够不够嫩,口齿留不留得住香。如果遇到正宗的——那叫做幸运;遇不到——我想大概率遇不到吧。
走在街上,我仔细地看着每一条巷子,各种各样的味道四面八方扑来,没我想要的。我望望那仅剩的几条有着江南感觉的青石板巷子,叹了口气。
我辗转又辗转,徘徊又徘徊,最末尾的巷子里,我隐约看见巷子里有人在卖桂花糕,还有一个喇叭。
我狂喜,疾走进巷子,踩着青石板砖,闻着那独特的味道,心里一阵狂喜。我看见你坐在塑料凳上,摇着蒲扇,一台三轮车上边开着把伞。盖上布的桂花糕被风吹得掀起一角,露出米白色的糕。
我欣喜若狂,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你的小摊,问:“姐,这桂花糕咋卖?”
你并回答我的话,而是将蒲扇拿下,递给我,说:“摇摇扇子吧,天气虽已到秋天,但还是挺热的。噢,对了,桂花糕11元一斤,要多少?”
我接过蒲扇,道谢。看着你将布打开,看着一整个米白色的加上金箔般点缀的桂花的桂花糕,开心地说:“我要一斤吧。”
只见你套上手套,从水中拿出切糕刀,拿抹布擦干净,熟稔的刀法一施展开,桂花糕就给切成了长方形大小的摸样,放上一尘不染的称上,不多不少11元。
你边装袋子边问我:“妹妹,你是第一次买我家的桂花糕吧,我家的桂花糕那香味——老香了,不过,这是一斤,你吃的完吗?”
我笑笑,点点头:“是啊,第一次来买。与家人一起吃。”
接过袋子,捏一块糕送入嘴里,顿时想起了我那什么都会的奶奶。
风中飘着桂花,载着我的思绪往回忆走。
每每去奶奶家,都是深秋。古铜色的门后,是小花园,一颗特别高大的桂花树后边,就蹲着奶奶,正拾着一小朵一小朵嫩黄的桂花,放入簸箕。她慢慢地扶着膝盖起来,坐在小板凳上,长吁一口气,抹抹汗,对我说:“丫头,你最喜欢吃我做的桂花糕了,我待会做给你吃。”我总是会很开心,奶奶的桂花糕是全天下最好吃的。
奶奶将桂花分装好,取出一点桂花,拿水清洗、沥干水分、浸泡20分钟后,加上糯米粉、糖等,搅和均匀,等到手搓一抓可以成团,一戳就散的湿就离成功不远了。我总喜欢将面粉胡乱地拍,奶奶也不恼,会默默地收拾我的“烂摊子”。
接下来是过筛,我每次到这一步都会很困。或许玩累了,又或许是奶奶叫我去她的小房间睡觉导致我的瞌睡虫出来了,我总在那张老人摇椅上,眼皮上下打架,听着粤剧,沉沉睡去。
奶奶蒸好桂花糕,我的鼻子会很快闻到桂花糕的香味,不过呢,我的大脑还在开机当中。奶奶拍拍我的脸,笑着说:“丫头,吃桂花糕啦!”我伸伸脚,睁开眼,看见白色中又有些许桂花参杂着,闻上去就香。我正想吃,奶奶拍拍我的手,刮刮我的鼻子,说:“还不能吃,都没有切条,你的肚子可以吃下整张桂花糕吗?”我等不急了,跳下躺椅,屁颠屁颠地跟着她进里屋。
奶奶不慌不忙地抽出切糕刀,量好尺寸,一刀切下去,热腾腾的气息立马一分为二。奶奶切了个“十”,将其中的一块拿出,切了好几片,放在不锈钢盆子上,我早就迫不及待,拿起一块糕直接往嘴里塞,不过一会儿,我立马哈着热气,用手一直扇风。奶奶看见我那样子,笑着说:“还没酿凉你就吃,人家都说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你看,你就吃不了了吧。”我点头又摇头,不一会儿就吞进肚子里了,我又拿来一片,这次不急了,慢慢吹着吊扇让糕凉了再送入嘴巴里面。
奶奶的糕很香,有一股牛奶香,还有小桂花的味道。
奶奶的糕很甜,有一股蜜糖甜,还有小桂花的甜蜜。
……
风中飘着思念,又载着思念回到现实。
我不知站了多久,桂花的香在口中久久不能飘散,回忆久久不能消失。
我对你说:“我的奶奶也做桂花糕,味道与你大差不差。”
“那她现在不做桂花糕了吗?”你问。
我讪讪地笑了笑:“她去做天仙了……”我努力不让眼泪落下来,对你又一次道谢:“谢谢你的糕,很香,很甜,让我有了念想,谢谢你给我这份独特的念想。”
我正准备离开,你却叫住我:“孩子,糕我忘记切了,帮你把糕切成一片片吧。”我愣住。有那么一瞬间,我真的回到了奶奶对我在老家说的差不多一模一样的话,是那么熟悉,是那么温暖,是无尽的想念,是恍若隔世。
你很快切好,我赶紧趁热又吃下一片,那阵眼里的迷雾一下子消失不见,滴落在手背上。我与你挥挥手,你微笑如慈爱的奶奶一般,默默注视着我离开小巷,直至被建筑物挡住。再也看不见那小摊,但依稀能闻到淡淡的香味。
回家后,父亲见我买了桂花糕,很是开心。自从奶奶离世后,父亲再也很少吃桂花糕了。父亲从我手中接过,掂量掂量,说:“嗯?你这不止一斤。估计有两斤。你多少钱买的?不过还挺香。像极你奶奶的手艺。”
我愣在原地,又缓缓想起,噢!你在帮我切桂花糕的时候,给我加了一点吧,为了不让我发现,切成片状,又只收我一斤的钱——在这刻,你又一次与奶奶相似。
我抓了几张十元钱,夺门而出,奔跑着去那条巷子找你,可四处也没有你的身影。
天色渐晚,昏黄的路灯一盏盏绽放,照着我孤独的背影与寥寥无几的人们。桂花树,随着微冷的秋风,零零散散地落了些桂花下来。我有点落寞,准备回家时,耳畔却响起渐远又熟悉的声音:“桂花糕咧,儿时的味道,又甜又香的桂花糕咧……”我的眼眶再也装不下沉重的泪水,重重地落下,落在桂花里。
……
谢谢你,陌生人。祝你:
身体健康,平平安安。
这篇散文的语言很成熟,行文不急不躁娓娓道来。如能改掉以下问题,想必对作者今后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:一是节奏过慢,全文3000字的篇幅,花了700字,文中的“你”才出现,显得头重脚轻;二是“你”的故事过于微小,文章表达的情感太深,有失真的成分;三是主旨过于直白,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,把感情埋于字里行间往往胜过直抒胸臆;四是“你”这个人称的使用问题,或许作者是想要创新,不过就这个散文内容而言,或许第三人称“她”更能准确而鲜明地塑造对方的形象;五是普遍问题,的、地、得这样老生常谈的误用问题,连接词少用,了字少用。一个成熟的作者,文章里面应该是少了、少连接词的。请记住一句话:最高明的语言,往往是树干,一个作家的成长就是剔除旁枝末节的过程。希望作者能够对照刊发版本与投稿版本并参考点评意见修改并提高。
——特约点评:田万里
(此后每篇过稿文章《陈菜菜文艺》将会邀请特约专家进行修改点评,为作者写作提供新的方向,快速提高。)
执行主编:陈菜菜
值班编辑:许沐之
稿件终审:高兴上
恭喜梁琪悦获得30元基础稿费。如果在2024年8月10日前,本推文阅读量1500以上且留言20条以上,稿酬标准为60元。本推文阅读量5000以上且留言50条以上,稿酬标准150元。凡获得60元、150元稿酬的文章,均进入季度赏环节,季度赏得主稿酬标准300元。喜欢此篇文章的读者可以多多转发支持作者梁琪悦。